笔趣阁

久久小说吧>八十年代翻身记全文免费阅读 > 第70页(第1页)

第70页(第1页)

廖小山老何都在,她笑着打了招呼,又说:&ldo;你俩今晚到我家,一起吃个饭。&rdo;  &ldo;好嘞,那嫂子得多做点饭,我吃得老多了。&rdo;  其实两人昨天就被赵向东通知过了,再次笑着应下,廖小山还不忘耍耍嘴皮子。  &ldo;行,你只管敞开肚皮吃。&rdo;姜宁长得秀气,不过语气豪爽十分大气。  这不扭扭捏捏的性子,大合廖小山两人的脾气,两汉子都不是弯弯绕的,这短短时间里,姜宁已跃升为他们对家属区观感最好的嫂子之一。  到了杨市停靠点,连向来寡言的老何,也嘱咐道:&ldo;嫂子你买了东西就拢在一起等着,我们进去搬就行。&rdo;  &ldo;那好。&rdo;  挥手与热情的兵哥告别,姜宁直奔自由市场。  杨市这自由市场比她想象中还大,农家种的菜养的老母鸡,捡的鸡蛋捞的鱼,米面粮油,各种各种都有。而且据一个大娘说,每天都有农民杀了年猪拉过来卖,他们一早开工,大概十点十一点能到。  除了农民土产品以外,还有各色常驻小摊,水饺馒头包子汤面,还有火柴肥皂二手书籍等等,各种小商品。  据那大娘补充,这市场一早到晚,都热热闹闹,摆摊和买东西都不缺。  这可是比林县上了不止一个大台阶,附近还有供销社等国营单位,某些需要票的东西,也在左右。  姜宁转了一圈,觉得太便捷了,她需要的东西两三小时就能买回来。  非常好。  只是这样的话,那她今天的空闲时间是不是有点儿多,毕竟后勤车三点半才回去。  要不,她先到其他地方转转,也好为不久后的创业,先考察一下市场。    姜宁并没有在自由市场多留,因为她没打算继续做栗子糕之类的小吃食。  栗子糕,是以前局限于时势、资金以及经验等等的情况下,做出来的权宜选择。  现在不但改革愈发深入,且还换了杨市这个更大的市场,原始资金也累计到一定程度,她当然不在小吃食这个累且赚钱不多的摊子上死磕。  她打算进攻服装行业。  爱美之心,人皆有之。可惜由于那场持续了接近十年的革命,生生将国人的审美观给拗了一个大弯。  在刚过去是七十年代,人们最崇尚的服饰就是绿军装,街上屋里,田间地头,一律灰蓝绿,艳丽的颜色没人敢穿,也没厂子敢生产。  但审美这玩意,真能彻底拗过去吗?  不行的,压抑越久,爆发力越强劲,从现在往后的十几二十年,都是服装行业的黄金时期,尤其开头这几年,几近空白的市场,让第一批下海者真正弄起了浪潮。  姜宁怎肯错过。  至于为何选择服装,而不是半导体收音机等更加黄金的行业,那当然少不了人脉资源的约束了。  八十年代初期,个体户很能赚钱,但要是想更进一步,没有人脉等资源支撑,是根本不可能的。  布匹之类原材料,没门路无法大批进货。  且现在还是国营单位的天下,私人企业还不允许注册呢,姜宁甚至记得,这几年连雇工都是有限制的,&ldo;七上八下&rdo;争论没明确前,这出头鸟一个不小心,就得成炮灰了。  所谓&ldo;七上八下&rdo;,是国内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,阵痛时期产生的一个特殊产物,社会主义国家,是否允许出现被视为带有剥削意味的雇工?  雇工,这个后世看来最正常不过的举止,在不久的将来会掀起滔天巨浪,但经济建设势不可挡,于是在上头保守改革两派的角力期间,出现了一个过渡标准,&ldo;七上八下&rdo;。  根据《资本论》,八人以下不算是雇工,算是帮手。  姜宁的上辈子,曾经听过闺蜜的老父亲遥想当年,就是卖红联起家那个,他说有段时期风声特别紧,他恰好有几个伙伴受不了高额利润诱惑的,只是这几个过界的人,却基本成了典型填炮灰了。  老农民出身的他,一直十分谨慎,曾经被嘲笑过胆小,但事实证明,他才是正确的。  这一点,姜宁深以为然,她只是想乘着改革浪潮,给打好经济基础,让小日子更加滋润而已,如果为了钱冒大风险,那就本末倒置了。  以安稳为头等要务,这行动方针肯定不能变的。只不过,若事业到了一定规模,还面对着求大于供的市场,雇工却不能超过七人,这还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。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相邻推荐:锁雀翎  豪门重生:陆少,晚上见!  我在豪门大佬心头蹦迪[穿书]  重生之掌上明珠  羊驼为鉴辣椒为证+番外  深情男配糊上墙[穿书]+番外  被契约后我成了元帅夫人  古代生存攻略  不小心怀了上司的孩子gl  养老生活[末穿古]+番外  一卖成婚:老公,轻轻亲  顾先生追妻日常  洛暮  陆尘李清瑶  宠着你+番外  书里说我要死了,嘤  和暴君一起重生了[修真]  娇妾掌家(卷一二三四)  乖乖[快穿]  总有人想干掉我[快穿]  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