姜大嫂刘慧芳也跟去帮忙,她跟姜建设生了个儿子,今年才两岁,正要努力给儿子攒家底时候。要不是孩子淘气家里活也不少,婆婆忙不过来,她肯定也跟着小姑子干。 &ldo;宁宁,今天你歇歇吧,让你哥哥去。&rdo;姜母一边说着,一边不忘吆喝活蹦乱跳的孙子,不许捣乱。 &ldo;没事,妈。&rdo; 姜宁进了灶房,打开掉了红漆斑驳的厚木橱柜,把红糖,面粉,糯米粉等搬出来,&ldo;我好的很呀,往县里跑几个来回没问题。&rdo; 到目前为止,她没有感觉任何不适。 给姜父分派了看孙子任务后,姜母进来帮忙,端详闺女,见她确实神采奕奕,只得作罢。 板栗搬了过来,一家子上阵,先给开个小口子,然后全倒进锅里加了少许盐的沸水中,大火煮十分钟左右,捞起来过了冷水,然后就去壳。 没有更好的工具,只能采用热胀冷缩的法子去壳。 一家子都是手脚麻利的人,不过这板栗数量多,也足足弄了一个多小时。 姜建设已经在处理剥干净的板栗,这活天天干,量还不小,借用村里的公用大石磨不合适,就干脆新打一个大木盆跟木杵,自己在家弄。 煮熟的板栗不难杵,小伙子力气大,很快就做好了。 姜宁跟刘慧芳早已调好面粉跟糯米粉的比例,加上板栗泥,再撒少量糖水,几个人一起就着大木盆大力揉搓。 &ldo;好了,差不多了。&rdo; 姜宁见盆里的粉泥一搓就散开,立即叫停。她这个栗子糕的法子是最简单的,没办法,谁让资源短缺呢。 她家能弄到这么多面粉糯米粉红糖,完全因为二哥姜红兵是干采购的,有些另外的门路,这些不用票买,价格还正常。若不然去黑市买价格高不说,量大还有风险。 不过据姜宁前世记忆,应该马上就会放开农民自由贸易市场,允许农民将自产的农产品进行交易,不算再投机倒把了。 只是那都是后话,现在姜家人拿了木制的雕花饼模来,七手八脚将粉泥按上去轻拍了拍,再倒出来,一个月饼模样的栗子糕就好了,稍后再上锅蒸二十分钟就大功告成。 这雕花饼模是姜宁的主意,卖相好,就能更易顺利售出,反正村里就有会雕模的人,六个模具,只开口收了三斤粮食,做工还是不错的。 将栗子糕整理码进干净的大木箱内,牢牢捆在自行车后座,兄妹几个就出发了。 哥哥们骑车带箱子,姜宁走路跟着,一来箱子很沉再带人吃力,二来这路也不好走,负重骑车跟走路速度没啥区别,这乡间土路颠得,她还是不折磨自己了。 今天来得早了些,下班时间没到,不过造纸厂大门对面的老地方,已经有人等着了,都是上了年纪的退休大爷大娘,还有放学的学生,拿着盘子在等着。 这年头没有塑料袋,买栗子糕不现吃,得自备东西装着。 &ldo;闺女,给我装十个。&rdo; 说话的大娘是老光顾,她家除了两个小孙子,都领工资,姜宁手艺好还不要粮票,她十分乐意买。 &ldo;好嘞,大娘你拿稳,收齐了你三毛钱咯。&rdo; …… 没多久造纸厂下班铃响了,人流涌出,兄妹三个分工合作,装饼收钱十分利索,忙活了半小时,两大箱子栗子糕就卖光了,来晚的人照例抱怨做得太少。 &ldo;宁宁,这形势看来是越来越好。&rdo; 姜红兵一边收拾,一边往不远处瞟了眼,刚开始只有兄妹三个卖吃的,现在又陆续多了两摊,一个是卖包子的,一个是饼子摊。 &ldo;我们厂子那边,也多了两个卖吃的摊子。&rdo;什么时候都不缺有门路有脑筋的人。 造纸厂这边,姜家摊子生意最好,不过他们卖光后,没买到的人会流向另外两个摊子,算是互利互惠吧,对方因此不妒忌,彼此相安无事。 姜宁扶着自行车,让哥哥将箱子重新捆好,&ldo;是啊,等明年,或许我们家也不摆糕饼摊子了。&rdo;有进一步的新政策,他们能干的事情更多。 姜家兄弟都机灵,一听就懂,兄妹三个对视一眼,从彼此眼中看到喜色。 这话题挺让人高兴的,不过姜建设惋惜,&ldo;可惜宁宁要定赵家老二,明年肯定不在林县了。&rdo; 林县,就是兄妹三人脚下的县城,姜宁嫁了赵向东,铁定是要随军的,姜建设当然不会说些什么留下的傻话,夫妻在一起才是最好的。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深情男配糊上墙[穿书]+番外 豪门重生:陆少,晚上见! 羊驼为鉴辣椒为证+番外 被契约后我成了元帅夫人 娇妾掌家(卷一二三四) 和暴君一起重生了[修真] 不小心怀了上司的孩子gl 养老生活[末穿古]+番外 锁雀翎 洛暮 重生之掌上明珠 总有人想干掉我[快穿] 陆尘李清瑶 乖乖[快穿] 我在豪门大佬心头蹦迪[穿书] 书里说我要死了,嘤 顾先生追妻日常 古代生存攻略 一卖成婚:老公,轻轻亲 宠着你+番外